“寫意”一詞在漢語詞典里解釋為:披露心意、書寫心意。原文有:《戰(zhàn)國策·趙策二》:“忠可以寫意,信可以遠期。”唐李白《扶風豪士歌》:原、嘗、春、凌六國時,開心寫意君所知。堂中各有三千士,明日報恩知是誰?!彼侮愒臁蹲赃m》詩之一:“酒可銷閑時得醉,詩憑寫意不求工。”上述關(guān)于寫意的說法,其實都是抒情表意的意思。
“寫意”的第二層意思是中國畫的一種畫法,不求工細形似,只求以精煉之筆,書法作者的情趣。魯迅先生在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記蘇聯(lián)版畫展覽會》疑問中就述到:我們的繪畫,自宋以來就盛行寫意。的確,從宋以來的原、明、清就就有不少大家使用寫意作畫,如倪云林、唐伯虎用水墨作畫,惟其寫意,斯稱大雅。
寫意還可以理解為快意、愜意、痛快、舒坦、舒暢等。因此,我認為,寫意其實就是寫心,通過某種載體來展示人物的心境。
就中國畫來說,作者用極其簡單的筆法、水墨、造型等來勾畫出所描繪的事物的本質(zhì),讓觀賞者感到神似,達到某種意境與心靈的重合。
作為中國畫同源的書法來說,在當今社會,特別是近些年來。一些專家對書法藝術(shù)的認識已經(jīng)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高度,不斷進行了各種嘗試,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如現(xiàn)任中國書協(xié)副主席劉洪彪先生的作品,不僅有很好的功力,更為重要的是他的草書作品大草字夾小楷,黑字加朱色,對整個章法進行了渲染,有深遠的意境。
再看當代書法大師沃興華先生的作品
沃先生是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他的作品尤其重視寫意,曾經(jīng)出版過多部書法著作,其中《從臨摹到創(chuàng)作》、《書法臨摹與創(chuàng)作分析》兩本書,金屬了寫意的內(nèi)容和過程,給人呈現(xiàn)出一幅幅寫意的心境。
不光是當今,其實從明末就有一位文人大家就已經(jīng)實現(xiàn)了書法的寫意精神,他就是王鐸
這些作品突破了千年的傳統(tǒng),利用墨法、章法進行渲染,形成了奇特的效果,有的字在漲墨的作用下,幾乎看不到比劃了,但字的輪廓外貌依稀可辨,而有的字幾乎沒有墨色,形成了枯筆書寫,這兩種方法的運用,使整個作品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。我認為,這種處理方法其實就是采用了中國畫的寫意技法和手段,形成了點、塊、面和遠、近、高、低的層次感。同樣,在章法上也構(gòu)成了錯落有致、大小有別的多種特點。